133 歌曲不同的影响-《从华娱开始崛起》
第(2/3)页
因为内地摇滚音乐的巅峰是在93-96年,这个时间段,摇滚在那时候的确达到了一个高潮,无比热闹,但有两个细节不得不提:
发展不均衡,风格上有很强烈的中国式土摇气息,不接地气,跟不上时代。
几乎所有大家能叫得出名字的乐手都在燕京,其他地方很难找出一个。
虽然燕京的乐队的确很多,但也有过这样的笑话:燕京的乐手有多少?200个。乐队有多少?也是200个。
当然,不仅仅是摇滚,整个流行音乐都有这样的倾向,燕京万分繁荣,其他地方荒芜一片。
这样带来的问题是什么?后继无力。在国家相关衙门的帮扶下,国内摇滚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差不多释放了全部的能量,但却没能很快的恢复元气继续创作和发展,整个流行音乐行业都是如此。
迅速地,中国流行音乐开始消退:新专辑数量1995年相较1994年减少一半多;演出市场不景气,票房堪忧;唱片业危机四起,亏损严重;新人新歌质量不足,传唱度不高等等问题都相继出现。
不过此时圈内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,只是觉得是一个短暂的现象,但是实际上,到了1997和1998年中国流行音乐行业依然寒冬一片。
引用《音像世界》在1999年初对1998年音像产业的回顾,1998年下半年的音像业确在艰难中度过。
据不完全统计,98年下半年全国大的音像公司销售额下跌的比例是1997年的10%—30%不等,更不必说中、小音像公司了。
所以就更别说非主流的摇滚音乐,摇滚歌手卖专辑根本就挣不到什么钱,他们的歌大部分都不适合商演,所以能挣钱的歌手很少。
就这还鄙视流行音乐歌手,看不起主流市场。
所以后来汪风改编风格后,成为为数不多的,可以靠演出挣钱的摇滚歌手,当然会被摇滚圈所抨击。
也正是这个年代,内地音乐圈出现寒冬的情况,给了叶繁崛起的机会,他才能闯出这么大的名声,也更让音乐圈的人有了错觉,觉得不是行业的问题。
可以说叶繁现在撑起了内地音乐圈的半壁江山,如果没有叶繁的出现,内地流行音乐发展的困境,就给了港台和境外唱片公式纷纷抢占大陆音像市场的机会。
这一时期的国内流行音乐不景气,这些地方的流行音乐制品被大量引进,出版发行。
也导致国内很多年轻人听到了更多的国外流行音乐,西方的摇滚乐乘势大量流入中国,影响了一大批后来的中国摇滚乐队。
这种情况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入侵,叶繁在无意中还承担起了抵抗文化入侵的责任,不得不说这真是天意。
由于叶繁的崛起,这一阶段引进国外的流行音乐数量其实在减少,不过代价就是叶繁的盗版专辑变多了。
现在全国的盗版商都盯着叶繁的新专辑,就等他的专辑一发售,然后大量的赶制,抢占市场。
不过这次他们可能要失望了,因为这次决定买叶繁正版新专辑的人,会有很多很多。
不过叶繁要是知道了这个情况,倒是不会在意盗版的数量了,能抵抗国外音乐的文化入侵,叶繁反而希望盗版越来越多才好。
虽然叶繁损失了现在,但是他将获得未来,毕竟他的主要收入又不是靠专辑,在内地音乐圈,他的专辑已经比90%的歌手都要赚钱了。
所以这也是叶繁对商演没什么兴趣的原因,不仅是许忠民,张星和王晶花接到叶繁的商演邀约,价格加起来都快接近千万了。
第(2/3)页